在現(xiàn)代建筑和工程中,鋼結構因其優(yōu)越的強度和耐久性而被廣泛應用。尤其是在厚板焊接過程中,焊接質量直接影響到結構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在實際操作中,焊接厚板時常會遇到一些問題。本文將探討鋼結構中厚板焊接的五大常見問題及其解決方案。
一、不同厚度的板材對接時,過渡不平緩
在使用不同厚度和寬度的板材進行銜接時,往往忽略了板材厚度的差異是否在標準容許范圍之內。若超出容許范圍且未進行平滑過渡處理,焊縫在高于薄板厚度的部位容易引發(fā)應力集中并產生未熔合等焊接缺陷,從而影響焊接質量。
解決方案:
當超出相關規(guī)定時,應將焊縫設計成斜坡狀,其坡度最大允許值應為1:2.5;或者在焊接前對厚度的一面或兩面進行斜坡加工,且坡度最大允許值為1:2.5。對于直接承受動載荷且需進行疲勞驗算的結構,斜坡坡度不應大于1:4。在不同寬度的板材銜接時,應根據(jù)工廠及工地實際情況選擇熱切割、機械加工或砂輪打磨等方式進行平滑過渡,且其連接處最大允許坡度值為1:2.5。
二、多層焊接不連續(xù),產生冷裂紋
在厚板多層焊接過程中,若未能妥善掌控層間溫度,諸如層間間隔時間過長,未先行預熱隨即進行焊接,則易引發(fā)層間冷裂紋;反之,若間隔時間過短,層間溫度過高(超過900℃),亦將對焊縫及其熱影響區(qū)的性能造成損傷,誘發(fā)晶粒粗大,進一步導致韌性與塑性的降低,從而在接頭處留下隱患。
解決方案:
在進行厚板多層焊接過程中,務必強化對層間溫度的監(jiān)控,在持續(xù)焊接過程中,需檢視并控制焊接母材溫度,以使層間溫度盡可能接近預熱溫度。與此同時,還應適當抑制層間最高溫度。焊接時間不宜過長,若發(fā)生焊接中斷現(xiàn)象,應采取恰當?shù)暮鬅峒氨卮胧T傩惺┖钢H,重新預熱溫度應適當超越初始預熱溫度。
三、焊接出現(xiàn)變形
在焊接過程中,若未能關注到從焊接順序、人員布局、坡口形式、焊接規(guī)范選用以及操作手法等多個層面去掌握變形的控制,便可能導致焊接完成后變形較大,矯正工作變得繁瑣,費用增加,尤其是在厚重鋼板與大型工件的焊接過程中,其矯正難度極大,運用機械矯正方式易導致裂紋或層狀撕裂的發(fā)生。使用火焰矯正手段不但成本高昂,且操作不當還可能使工件過熱。對于那些精度要求較高的工件,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控制變形措施,將會導致工件安裝尺寸無法達到使用要求,甚至可能迫使產品需要返工或報廢處理。
解決方案:
我們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合理的焊接順序,選擇適當?shù)暮附右?guī)范和操作手法,同時運用反變形和剛性固定等多種措施來減輕變形的程度。
四、求熔透的接頭對接或角對接組合焊縫焊角尺寸不夠
對于諸如 T 型接頭、十字接頭以及角接接頭等需要實現(xiàn)熔透的對接焊接或角對接組合焊縫而言,倘若其焊腳尺寸不足,或者在設計中包含針對疲勞驗算的要求的吊車梁或類似構件的腹板與上翼緣連接焊縫的焊腳尺寸不足,那么將會使得焊接的強度和剛度均無法達到設計的標準。
解決方案:
對于 T 型接頭、十字接頭、角接接頭等需要實現(xiàn)熔透的對接焊接組合焊縫,應當依據(jù)設計要求,必須具備充足的焊腳要求,一般焊腳尺寸不能小于0.25t(t 表示連接處較薄的板厚)。設計中有疲勞驗算要求的吊車梁或類似的腹板與上翼緣連接焊縫的焊腳尺寸為0.5t,并且不能超過10mm。焊接尺寸的容許偏差為0~4 mm。
五、焊接在接頭間隙中塞焊條頭或鐵塊
在焊接過程中,因難以將焊條頭或鐵塊與被焊件熔合成一體,易產生未熔合、未熔透等焊接缺陷,從而削弱了連接強度。若使用生銹的焊條頭、鐵塊填充,將難以確保與母材材質的一致性;若采用帶有油污、雜質等的焊條頭、鐵塊填充,將會導致焊縫出現(xiàn)氣孔、夾渣、裂紋等諸多缺陷。此類情形無疑是將接頭的焊縫質量大幅降低,無法滿足設計和規(guī)范對焊縫質量的嚴格要求。
解決方案:
1、當工件組裝間隙較大,但尚未超出規(guī)定允許使用范圍,且組裝間隙超過薄板板厚的兩倍或大于20mm時,應采用堆焊方法填平凹陷部位或減小組裝間隙。嚴禁在接頭間隙中采用填塞焊條頭或鐵塊進行補焊。
2、在零件加工劃線階段,應注意預留充足的切割余量以及切割后的焊接收縮余量,嚴格控制零件尺寸,避免通過增加間隙來確保外形尺寸。
在鋼結構的厚板焊接中,了解并解決常見問題至關重要。通過合理的設計、嚴格的工藝控制以及有效的培訓,可以顯著提高焊接質量,確保結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希望本文提供的解決方案能夠幫助相關從業(yè)人員在實際操作中有所借鑒。